上海貫徹、實施食品安全相關法律、法規的情況如何?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在連續6年執法檢查的基礎上,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執法檢查。11月22日,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41次會議聽取市人大常委會殷一璀所作的《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〉和〈上海市食品安全條例〉情況的報告》。報告認為本市食品安全繼續保持有序可控、穩定向好的態勢,然而對標市民滿意的目標,還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。
據了解,今年1月—10月,全市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監督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39.6萬余戶次,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4000多起,偵破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120多起,抓獲犯罪嫌疑人300多人。主要食品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.7%;報告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2起(無死亡)。今年市人大執法檢查組重點圍繞圍繞“四個最嚴”抓監管,服務國家戰略抓改革創新。報告認為,上海在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、無證餐飲綜合治理、違法違規案件查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無證經營、網絡訂餐有效監管等問題初步遏制
報告指出,本市一些突出問題已經得到初步遏制。比如一批無證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得到有效整治。今年以來全市已整治2.4萬戶,其中取締1.3萬戶。落實條例第43條規定,推進小型餐飲服務提供者臨時備案制度運作,并依托網格化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,目前已經備案納管1300多戶,條例確定的“疏堵結合、分類施策”的效果開始顯現。落實條例第79條規定,全面建立本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“一戶一檔”信用檔案,將許可證頒發、違法查處情況等信息全面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,已經推送各類監管信息2.5萬余條,信用激勵和約束進一步強化。落實條例第87條規定,實現政府監管數據與網絡訂餐平臺的實時對接,并指導訂餐平臺根據消費者評價、政府監管等信息對入網餐飲單位實施信用評級,至今對平臺入網餐飲單位開展網上監測7800余戶次。
明廚亮灶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科技監管顯成效
報告認為,上海食品安全科技支撐作用正逐步顯現。落實條例第77條規定,全市食品監管部門在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安裝視頻監控設施、對6900家餐飲單位實施“明廚亮灶”管理,有效提升監管效能。落實條例第10條、81條規定,完善“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與服務平臺”建設,實現市區兩級監管部門、相關企業的數據對接、信息共享。優化升級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,覆蓋9大類20個重點品種,實現重點監管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過程、全覆蓋追溯。落實條例第13條規定,基本建成以市級檢測機構、區域檢測中心、街鎮基層監管所快檢室和企業自檢室為構架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,較好滿足安全監管需求與市民日常檢測需求。
食品安全重點監管領域回潮現象時有發生
然而執法檢查組認為,上海食品安全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,距離市民滿意的目標還有差距,食品安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報告指出在食品安全重點監管領域,盡管《食品安全條例》確立了以“完善商業規劃、實施分類管理、加強日常監督處罰”為主要內容的成效監管制度,但是一些區域無證生產經營戶、未登記食品攤販數仍然處于高位。基層反映無證小餐飲從業成本低,人員流動性強,監管手段只能以取締為主,處罰難以實施,造成回潮現象時有發生。《條例》創設的小型餐飲服務者臨時備案制度是一項創新探索,已經取得一定成效。實踐中也有基層反映,小餐飲認定標準較難掌握,如果后續監管再不跟上,整治效果會達不到預期目標。同時,隨著網絡訂餐等新型食品業態的興起,也暴露出第三方網絡平臺把關不力、無證商家入網經營、衛生環境難以保證、送餐過程隨意等問題,需要政府加強研究,提升網絡訂餐監管成效。
報告同時指出,當前基層監管能力仍需提高。一方面基層監管人員總體欠缺,專業能力參差不齊,無法滿足日益嚴格的監管需要。另一方面,監管機制仍然有待完善。
突出問題還需加強監管落實企業責任